透过任总对人资部的“动刀”,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人资部“服务”和“业务”有很多很高的要求,也有学习国家改革与军队建设的鞭策,这样的“动刀”是华为管理行为,恰当与否,只有让时间来回答。
华为毕竟是行业乃至全国的标杆,其一言一行影响十分深远。我想,不少企业可能会拉开对人资部的改革号角,HR的忧秋与寒冬可能来了。理由及有关建议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1、国际国内大环境
华为“牛”了很多年了,早就成了行业竞争对手,甚至某些外国政府、机构也在想办法怎么限制其发展,随时发展与扩张,华为本身也难免产生与其无法同步的管理、技术等问题,尤其是反垄断与某些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华为的经营、市场。
市场、国际形势、法律法规等,瞬息万变,往往难以提前捉摸准确,对华为这样国内国外市场两条腿都重要的集团,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内外部管理制度的变革或创新。
因为只有跟着变化,才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与利润,否则,就会失去。所以,华为非常注意各方面的改革,其中,持续的管理创新更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2、人资部效益难产
在任总的讲话中,提得比较多的两个词就是“服务”与“业务”。也就是说,人资不能把自己当成管理部门,应当是服务为大,即为各部门、公司服务,同时,还应当经常深入一线,熟悉了解业务,不懂业务,怎么“服务”,就难以插上有话语权的话。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或似相识,对啊,这不就是HRBP嘛。我也觉得奇怪,身为标杆的华为,各方面管理都应当是走在其他企业前面,难道时至今日,华为人资部的HRBP做得还不好、令任总不满意,反正,我等外人是不明白了。
与其这样说,还不如回到事物的本质即“利益”上来。
为什么这次这样“动刀”,我认为,归其原因,在任总眼里,人资部没有很好管理好“干部”,因为各层级干部才是华为效益的最骨干来源,干部管理、培养、选拔、稳定性不好,离职率高,怎么能够保证华为的持续效益,于是,这个责任与板子不打人资打谁?
作为人资部,你可以讲许多其他理由,包括华为公司本身问题的日益增多、外围优惠条件的吸引、工作压力巨大等,导致干部陆续流失了一些。但是,任总会理会你这些吗?不管这口锅是黑是白,都得先背起来再说。
3、适者生存
任总讲,要学国家的改革和创新,是学军队建设。是的,那么多大国重器、全球经济总是第二,敢于亮剑的军队、十九大机构改革的重拳,的确扬国威、壮民胆。但成绩背后,老虎苍蝇、行政开支过大等问题,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一定是不希望出现的。
所以,任总拿人资动刀,要人资为业务服务,要人资者熟悉业务,如果适应不了这种改革,或者适应慢了,都可能会被淘汰出华为。
4、为人资者鸣不平
真的为华为人资同行感到莫大的压力,更为他们能否适应这种改革感到担心,似想:
1)为何不双向学。
要求人资为业务服务、熟悉业务,为什么不让业务主动来学习人资,难道认为人资的时间很空闲,或者业务不需要熟悉人资。至少体现了学习不互动、不公平。
2)学业务不现实。
让人资者了解业务制度、流程是可以的,但要让人资掌握业务技巧甚至成为业务中的高手、高水平的建议者,真的非常不现实:一是人资哪有那么时间来熟悉,至少肯定比业务人员的时间少多了,你了解这么点东西,就敢在他们面前大讲特讲,太不知趣了吧,班门弄斧;二是人资能够持续不断的投入那么多时间来学习业务吗,公司在发展,产品、市场、客户、技术等都会变化,人资能够始终紧跟这些步伐吗,老人离职了,新人咋办,难道凭一堆资料学“历史”就能解决。
隔行如隔山,况且人资与业务需要完全不同的专业素质、工作环境,甚至对人的素质、个性等都有不同要求,任总可以对华为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甚至做到精通,那也是华为创业之初到现在,任总都一直在华为,并且有任何机会和权限了解任何东西,而且非常敬业,不可能要求每个华为HR者都有任总的先天秉性、后天努力以及对华为无限忠诚吧。
3)要求相悖。
任总要求人资修好长江两边的江岸,而对江中的江水、船只不用管。似想,如果对水情、船情、向哪流等这些情况都不深度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修好江岸,修多高、多厚、多长、多弯、方向朝哪、用什么材质修、修多快等,这些东东如何决定得了,难道再去问“总干部部”或者其他部门,问,这个动作,毕竟是间接的,即使人家非常配合你,也不太可能达得到自己全盘亲自动手操作过那样熟知。唉,华为的长江管得好不好,华为人资明天如何,真只有等时间来检验、后人来评说了。
5、纯人资者的尴尬
不管人资各大模块有什么理论、模板、工具、制度、流程等,只要各部门管理人员平常多学习、多实践,用不了几年,就容易成为人资工作七八成的能手,不再是门外汉。
也就是说,到那时,如果公司赋予各用人部门的人资权限,公司的人资部真可以不用存在。如果各用人部门自我进行人资管理,效率更高、针对性更高,他们结合各自业务进行的人资管理,更是原有专业的人资者所不具备的能力。
加上外部人资服务机构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层出不穷的人资管理软件,都对人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有取而代之,为公司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趋势。
如果我们除了人资工作,其他工作就不大会了,或者没有兴趣,如果正值年轻,那么,在如此迅猛改革创新的今天,我们的职业之路就会充满许多未知。
6、积极寻找新出路
动刀就是改革,今天对人资动了,保不齐明天是另一部门,各个部门估计会接着来,只是动的程度不同罢了,因为,唯有改革,才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较好方式,打破一切旧的人、事和习惯,才能获得新的动力,收获新的业绩。
面对反正迟早都会来的改革,我们也应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否则,临时抱佛脚,也许就来不及了。以下几个路子,可能提前准备:
1)培训类。
人资工作,少不了动嘴皮子,工作两三年,也有一定嘴上功夫了,如果性格外向的,何不再练练演讲与口才,朝着老师、培训师、咨询师、工会工作人员等方面发展;如果内向点,可以写写书、人资顾问、人资作家方面发展。
2)创业类。
做人资实际工作难,但创业搞工作室,联合几个志趣相投的,做HR或企业管理咨询还是可以的,毕竟不少企业老总、老板总认为“外来和尚才能念好经”嘛,何不从中寻找商机、投其所好呢。
3)相关类。
主要指与个人工作岗位、性格爱好比较接近的非人资工作,比如:财务、生产、销售、服务等,都要早作准备,提前拿一些资格质、上岗证等,并有意参加类似的公司内外培训。如果内部有转岗机会,建议不要放弃。
如果自己的路很好走或走得非常好,我是不建议随便转行的,毕竟华为是华为,我们是我们,许多企业还不太可能如华为那样对人资动刀,如果真的威胁或脚下的路不明了,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人才网”(Agrorc.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人才网”(Agrorc.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