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校园招聘的都知道,对应届毕业生的面试和录用一直是比较揪心的。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在意的是实习实践经验,因为有了基本的岗位认知,一旦入职上手就会比较快;而有些企业则比较在意在校成绩,因为学习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入职的话,属于比较有爆发力的潜力员工。
这两种选择往往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对于人才的内在诉求。但是我对于应届毕业生,基本采用的是混合评估,侧重于在校成绩(这是作为学生这个职业最本职的绩效产出)、其次也考虑到实习实践经验(这是为踏入职场必需的成长经历),但如果说什么是我最在意的是哪一项,那我觉得能真正值得下定决心录用的,一定是价值观匹配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谈到价值观匹配,这个概念在近几年的招聘圈内经常被提及。我也在很多次线上线下分享中,提到这个词。我觉得对应届毕业生而言,用太多的行为面试技巧,其实并不一定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就好像,你寄希望于一张白纸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美感,必定是经历过很多次涂鸦才有的效果。对于应届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聚焦于在校成绩和实习经验,其实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模型以上的部分:知识与技能,但真正提供为企业提供稳定持续高绩效的员工,更多的是在于冰山以下部分与企业的匹配。
我经常提到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在困难面前,最可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员工从一开始就已经主观上选择了放弃。究其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性格比较保守,不敢冒险;有些是畏难情绪,不敢承担责任;有些是缺乏信心,不愿尝试创新;有些是知识经验不足,不敢贸然接受任务。总之,我发现那些应届毕业生往往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工作业绩。所以,我在选择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对于价值观的考察显得尤其关注,我下面说2个亲身经历过的案例帮助大家感受下。
从简单的故事发掘内在的感恩
想想在这些年的校园招聘面试中,的确也遇到过不少让人惊愕的事情。有在面试的时候说起实习经历痛哭流涕的,有在说到实习单位遇到各种不公咬牙切齿的,也有说到对实习单位团队文化充满怀念的,也有在面试时述说自己远大理想的,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反应了候选人内心最真实的性格。
我还记得当初有个候选人应聘客服专员,之前在国内几家知名物业公司实习过。所以当被问及,在过去的实习经历中,哪件事情让他觉得最引起为傲时。候选人顿时脸上表现出无比的自豪感,滔滔不绝的述说起如何在新房交付期间如何在项目一线为业主服务的过程,那种自豪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没有任何矫揉做作,当被追问为何觉得这件事情让他如此印象深刻时,候选人说“我觉得在平时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带教老师的照顾,在单位最需要我的时候,我能为单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的本分,也是对单位给我实习机会最好的报答,当然,这也是我对于实习最好的总结和评估。我一直觉得,能在实习期间有过一次这样难忘的经历,是非常值得庆幸的。”。
这话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个回答远比那些一味夸实习单位如何如何好的候选人更实在。不排除有些候选人受到“面经”的指导,说一定要夸实习单位好才能显得你很懂得感恩,但我更在意的是,在如此优秀的企业里,你到底为公司做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你最好的感恩。
可能有人说,如果候选人是有表演的成份呢,其实,真的当你遇到一个如此的候选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此时此刻的他,身体不自觉的表现也会透露出他潜意识的真实想法,是就是是,不是就肯定不是,所以,并不能完全相信你的耳朵,也要相信你的眼睛。当时候选人在现场的表情和感觉让我依然记忆犹新,我相信,这个时刻的面试评估,比任何人事测评工具都要来的真实。
真相永远不会被表象所遮掩
我们继续来说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引起大家共鸣。我记得几年前去外地某知名院校做秋季招聘。一般来说,我们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问题也都相对没那么尖锐,主要还是考察他们的求职动机和意愿。当时遇到过一个很不错的候选人,成绩优异,系学生会主席,还是系篮球队队长,也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社会比赛荣誉,可以说专业既对口也过硬。这次需要志愿者,就业办的老师也是极力推荐,应该说整体上还是很符合我们岗位需求的。
从我们校园宣讲会一直到校园招聘面试,一路上表现都极为出色。但有时候人就是容易在骄傲自满的时候暴露弱点,就在我们全部面完现场统计面试评估分数,现场准备宣布入围终面名单的时候,我和当时负责校园招聘的同事在门外一起和他在聊天,说到为什么会喜欢篮球时,他的回答是“享受进球时候的那种成就感”,那我们就打趣说,那足球也可以啊,他的回答是“我不喜欢足球,因为相对于足球,篮球更能让我有掌控全场的感觉,我作为队长,能近距离的指挥队员按照我的想法打球,无论进攻或防守。”我们有点惊讶,又问“那有没有不听你的队员呢”,他冷冷的说道“有,那我只能让他们出局,永远不能在系队打球,我要的是绝对的权威。”其实这话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或许并没什么,但是当时我们公司最看重的就是团队协作,所以结果就是,我们果断放弃了这个应届毕业生。
有时候,招聘面试看的并不是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强,也不仅仅局限在面对面坐下来的时候才是面试,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任何点,都可能让你对候选人的内心有深入的了解,这些,不会被任何光鲜的经历所掩盖,招聘面试录用的风险往往也就在此,那些冰山下的东西才往往是最致命的。
最后一点感悟
校园招聘,能有更多的机会让你与应届毕业生深度接触,所以,更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候选人的表现。不再沉迷所谓的面试技巧,都不如真正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考察有意义,也就是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毕竟,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是能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的,这也是我们作为招聘管理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人才网”(Agrorc.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才网(Agrorc.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人才网”(Agrorc.com)联系。